“深圳到香港‘反向代购’,一点点、鲍师傅、沪上阿姨都可以带。”
“‘反向代购’,明天可以接单。”……
随着香港与内地通关恢复正常,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反向代购”——从深圳代购美食等商品到香港。
(此前报道:《深港反向代购:穿梭在地铁的“跨境跑腿”》)
在香港城市大学就读的小张展示从深圳送来的奶茶。受访者供图
网上发帖、微信聊天下单、实时更新定位,最快两个小时喝到来自深圳的奶茶。经过跑腿人员的细心安排,“反向代购”的每一单都能实现无缝对接。
很多人对这种跑腿模式的兴起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它的走红,不仅折射出大湾区地域和文化的认同,更是深港融合加速的体现。
饮食文化,同根同源
从社交平台发布的帖子来看,内地网红餐饮店的奶茶、甜品等美食,成为目前“反向代购”商品的主要类型。
内地美食诱惑力究竟有多大?2月6日零时,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皇岗口岸第一位从过关到深圳的刘女士穿着休闲,脚踩人字拖,面对猝不及防的采访坦言:“来深圳吃个宵夜,吃完就回去了”。
旅客刘女士成为深港全面恢复通关后过关第一人。图源:深证特区报
香港与内地的饮食文化同根同源。“恢复通关后很多人跑去内地,我也不例外。”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梁海明在香港生活多年,对内地美食也是情有独钟。
在他眼里,香港的美食再好吃,也比不上内地丰富的“八大菜系”,且香港人祖籍多在内地,恢复通关后,专门跑到内地品尝美食也并不意外。
“这说明香港人对内地还是很有感情的,在思乡情结的推动下,这种感情第一步就寄托到饮食方面。”梁海明说。
电商崛起,“港代”遇冷
潮新闻记者观察到,许多曾经做香港代购的人,也加入到“反向代购”的行列中。
有近十年香港代购经验的区小姐向潮新闻记者表示,如今香港代购难做,她正是看到了“反向代购”的商机,才决定试试看。
“现在内地消费者去香港购物的需求和欲望都降低了,反而一些香港居民对于内地的产品比较有兴趣,而且购买的欲望也比较高。”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教授王鹏长期研究粤港澳区域经济,他表示,内地电子商务行业迅猛发展起来后,内地居民就减少了从香港购买商品的需求。
区小姐为香港客户拍摄的美食照片。受访者供图
而“反向代购”的出现,也反映出内地商品的吸引力在逐渐提升。
王鹏举例称,多年前内地很多人跑去香港购买奶粉,这些年来,内地的食品、化妆品等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品质得到大幅跃升,甚至超越了香港本土以及国外一些产品,内地产品逐渐成为相当不错的替代品。
梁海明也认为,随着大部分香港人“人心的回归”,他们对内地产品的偏见转化为认同,“所以他们也在用钱来投票,给予内地产品信心的一票。”
交通互联,“青梅竹马”
“反向代购”的出现,离不开大湾区便利的交通网络。
近期业务爆满的江小姐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她就住在口岸附近,每天大概中午12点开始点单,下午两点从深圳出发,送完货后下午五点多就能回到深圳。
1月15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恢复运营,从香港西九龙出发到深圳福田最短只需要14分钟,到深圳北站只需18分钟,到广州南站需要40多分钟,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到广州市中心的广州东站。
目前,深圳、广州、香港目前已经实现了跨城扫码乘车、互联互认,三地市民一码在手,就能实现三地畅行。
3月11日,从广州南站开往香港西九龙站的高铁准备出发。广州南站供图
在梁海明看来,“反向代购”植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达便利的交通网络,也是深圳与香港“同城化”趋势的体现。“很多香港人都是早上去深圳上班,晚上回香港的家,跨城通勤,其实深港两地早已结为一体,可以说是40多年的‘青梅竹马’了。”
他同时也提到,在“反向代购”的热潮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内地产品进入香港,而且产品的类型也会越来越广,不再局限于食品、日用品,对于一些家居产品或科技产品,比如家具、电脑、手机等,可能也会出现这种“反向代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