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相信至少长沙人朋友圈。
都被“长沙市民起诉LV专柜售价,获得三倍赔偿并退货”的新闻刷屏了。
我也转了。
新闻里说,20年,长沙市民罗小姐跟男朋友一起在长沙国金二楼LV专柜买了个包,将近两万。
之后罗小姐怀疑包是假货,就拿到专业机构送检。鉴定结果表明,这个包确实不是LV公司生产的。(也就是说确实是假货)
之后罗小姐就把LV专柜给告了,后续是LV专柜退款,并赔三倍包款。
(据后续新闻说,这件事以后,好多人把自己家的包拿去送检的。有的人甚至好几十个包的运过去……)
说实话,我蛮震惊的。
因为国金,我们本地人都知道。可以说算是整个长沙最高档的商场了,没有之一。
大家都是默认在国金买奢侈品能拿到最新款,而且一定是正品。(所以哪怕国金卖得比其他商场都要贵,顾客还是趋之若鹜……)
那家LV我也买过,基本上每天都是巨巨巨多人排队。里面很多顾客都是眼也不眨,进去就提好几个袋子出来那种。
这次新闻一出来,很多人又原样提着好几个袋子去送检了。
挺无语的,普通人就是担心代购买到假货才去专柜,如果正价都还能买到假的,以后谁还敢买奢侈品?
这还没完。新闻曝光以后,LV公开表示:自己绝不可能售假,不承认罗小姐那个包是LV卖出的,并申请再审。
这个时候很多人包括我也在想,那是不是柜姐自己买了高仿包,然后当场掉包呢?毕竟以前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案例。
大约也是看了LV的声明。昨天(5月21号),自称事件当事人“罗小姐”的网友,在小红书、抖音都公开回应了。
原文如下。
看完只有三个感想。
第一个是,原来专柜真的能买到假货。
30多岁的人了,我自己有几个奢侈品包吧,Gucci的LV的巴宝莉的。其实平时大部分时间我还是拎几十块的出门,便宜耐操,但总有一些需要好一点的包撑面子的场合。现在我看着自己柜子里的包,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我在想:
既然专柜都能买到假货,为什么我不直接买假货?
起码买假的,你不用担心自己买到真的。
但你去专柜,却总是害怕自己买到假的。
更何况这年头,假货未必就比真的差。毕竟一万块的Gucci联名款雨伞都不防水,我在拼多多买的伞还能晴雨两用呢。
第二个感想是,罗小姐太惨了。
原来她的包被曝光,是因为背出去被朋友质疑“你的包是假的”。
代入了一下,这种暴击跟在篮球场上对男生说“你的鞋是假的”有什么区别?
假设我是罗小姐。那天我背着新买的包参加姐妹聚会。她们的眼光都集中在我的包上。那灼灼的眼神大概是羡慕吧,也有可能是嫉妒吧,不管怎样,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默默的对自己说:这两万块,花得真值啊。
而彼时,我的姐妹们脑海里其实只有一个弹幕在不停的循环:
她的包好像假的,我要不要告诉她?
这一刻,我仿佛被罗小姐灵魂附体,开始了深深的共情。
也许那个包是我男朋友付的款,我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但人和人的悲欢并不相通,她们只觉得我的包是假的。
怎么可能是假的,我在专柜买的!虽然听了他们的质疑,我越看这个包越假。但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逛白云皮具市场,我当场拍出了小票和支付流水,想要狠狠的打脸他们一番。
我承认自己当时有赌的成分,没想到结果证明我输了。
最后一个感想是——某些奢侈品牌真的有点店大欺客了。
先不说奢侈品的质量了,类似上面Gucci不防水的雨伞,以前我还听过不能放洗衣机里洗的卫衣、检验不合格的羽绒服、不能下地走路的高跟鞋(据说因为该奢侈品牌默认穿着她家高跟鞋的顾客都是坐车出行)。
小红书里还罗列了很多奢侈品经常存在的bug。(图源:搜狐四象工作室)
这些奢侈品价格越来越贵(我朋友的包买了两年涨价了40%!),销售态度越来越牛逼,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低。
爱马仕要配货,因为“好东西都值得等”;
大几万的包不需要耐用,因为“那根本就不是给穷人用的”;
鞋子走着走着跟断了?毕竟“奢侈品都是一次性的,给真正的有钱人用完就扔”。
不懂就问,真正的有钱人都这么撒币的吗?
我想这种言论,大概都仰仗某些品牌孜孜不倦的PUA,还有消费者“懂事”的自我PUA吧。
作为商家的国际大品牌LV,在被爆出疑似出售假包之后,态度相当强硬。
在消费者上诉,自己两次败诉的前提下,找罗小姐索回该案假包,还“未进行任何说明或道歉”,强调判决会助长消费者“以假换真”、“碰瓷索赔”的嚣张气焰,意为她想敲诈勒索。
(图源:自称“罗小姐”网友发布的抖音截图)
而作为普通消费者的罗小姐,如今在专柜疑似买到了假货。在自己二审官司都打赢了的情况下,还要被逼的发抖音小红书自证清白,解释自己是第一次打官司,证据都留存好了,并不是职业打假人。
类似我这种在国金买过东西的人都在瑟瑟发抖,我特么平时吃粉都舍不得加蛋的人,好不容易咬咬牙去专柜正价买东西,回头还要担心买到假货,想验证还得自己花钱去送检。
这公平吗?有这个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