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出自宋代杨徽之的《寒食寄郑起侍郎》
译文隔水淡淡烟霭中,看得见佛寺修竹成荫, 一路上细雨萧疏, 经过的村庄落花阵阵。
注释修竹寺:长着修长竹子的佛寺。落花村:飘落花朵的村子。
赏析此句写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而在杨徽之笔下的佛寺和村落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与前“寂寂山城”相呼应,与都城寒食时繁华热闹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
原文
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明时节我独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门户绿柳隐映。
隔水淡淡烟霭中,看得见佛寺修竹成荫, 一路上细雨萧疏, 经过的村庄落花阵阵。
天气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 我思乡念友更容易极度伤心。
回望故家远在千里以外,满怀离情别绪又去讲给谁听?
注释
寒食:寒食节。每年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禁火,吃冷食,谓之寒食。郑起:宇孟隆,后周时曾任右拾遗、直史馆,迁殿中侍御史。入宋,963年(乾德元年)外贬后,未再入任而卒。“侍郎”可能是“侍御”之误。
清明时节:寒食节后两日为清明节,故寒食
赏析
首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在此时节“出郊原”春游,是宋时风俗,如邵雍《春游》诗即有句云:“人间佳节唯寒食。”
第二句“山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则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不但唐人韩诩有“寒食东风御柳斜”名句传世,而且宋人每逢寒食,即以杨柳等物饰于轿顶之上,四垂遮蔽。每户且以“面造枣(饣固)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根”(《东京梦华录》卷七)。因此,“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颔联二句二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同是写寒食清明,柳永《木兰花慢》词:“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乾德(963—968)初至太平兴国(976—984)初,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向故人郑起倾诉“别离心绪”是全诗的主旨。
参考资料:完善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3
杨徽之
杨徽之(921~1000)宋代官员、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周显德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后患足疾而卒,谥文庄。► 22篇诗文► 4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篇》
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公孙龙子·指物论》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警世通言·卷十二》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柳永《征部乐·雅欢幽会》
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警世通言·卷三十八》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珍珠入掌门楣喜,兰蕙吐芳庭苑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微信扫码登录首次需关注公众号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