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云南牧工商茶叶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将普洱茶制成香烟,号称可以直接燃吸、或直接冲泡、或者经过燃吸后再冲泡。
此“烟”一经推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有人支持,认为此举富有创意,是对普洱茶饮用方式的“革命性”颠覆,不过更多的人持否定态度,有网友直称这是把“香叶”变成“毒草”的做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至少,1510tea从不凭空论定。
于是,我们购买了其中一款销量最好的普洱茶烟,切身实地的呈现一份体验报告,带你去会会这备受争议的普洱茶烟。
察言观色,看茶烟
就外包装而言,普洱茶烟与普通香烟无异,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直接从烟支本身上看起吧。
外形:普洱茶烟的造型近似普通烟支,有点像早前市面上流行的雪茄烟;
滤嘴:它的滤嘴比较特殊,据了解,并不是平常香烟使用的“二醋酸纤维丝束”,而是“棉纱”;
烟(茶)丝:从图片上可以明显的看到,普洱茶烟的烟(茶)丝是切成丝状的普洱茶,在比较大块的烟(茶)丝上甚至能看清叶脉的纹路;
味道:闻起来味道很香,综合起来说,是有一种纸、柑橘、普洱生茶混合起来的味道;
一位体验者说,感觉像回到了他大学时候,没烟抽,只有把绿茶裹在烟纸里面抽的日子。
一口入肺,不好说...
体验的人员里有十几年烟龄的“老烟鬼”,也有平时不怎么抽烟的“小烟杆”,所得的反应非常两极化,首先得分“抽得习惯与抽不习惯”。
有人反映抽了之后会“肚子难受,有点恶心,舌尖微微发苦”,还没抽几口就急急忙忙地放下;
而有的人则表示可以接受,坚持抽下去也无妨。
但就滋味而言,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这个根本就不是烟,一点香烟的香气都没有...”
“味道很淡,烟雾却很大....”
“抽起来有一股‘烧柴火、烧纸、烧艾草、叶子烟’的味道,不好抽!”
“抽不习惯,有点想吐...”
最后结论如下:
1.燃吸是可行的;
2.大多数人并不习惯茶烟的滋味。
生产企业已经将普洱茶烟的测试报告贴了出来,(如果它是有可信度的)可以看到,根本没有测出尼古丁与焦油,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大家感觉它不是烟的原因。
一杯入口,更难说...
在普洱茶烟的宣传中,该公司提到可以直接扯出烟(茶)丝冲泡,或者燃吸之后,用余下的烟(茶)丝冲泡,于是,我们按照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测试体验。
一.直接冲泡
因为一支茶烟的克数较少,采用了两支茶烟的烟(茶)丝量来冲泡。
我们的茶评人员采用的是盖碗冲泡,最后得到的色泽淡黄,颜色清亮的茶汤。
品饮之后,大家纷纷表示:茶汤滋味比较甜,但几乎没有普洱茶该有茶气或者韵味,就以喝茶来说,普洱茶烟冲泡出来的茶汤已经毫无意义了。
二.燃吸后冲泡
我们燃吸了两支普洱茶烟,去掉了茶烟上已经燃吸的部分,并将余下的干净烟(茶)丝留下来冲泡。
得到了第二种茶汤。
相较第一种冲泡方法,第二种方法冲泡出的茶汤要更加黄亮,也更似普洱生茶泡出来的色泽。至于饮用的滋味,用一句我们茶评人员说的话——“好像煮腊肉的水!”,根本难以入口!
在第二种方式下冲泡出的茶汤有明显的烟熏味。(并不是正山小种那种怡人的烟熏香,而就是火炕烤过的烟!熏!味!)
该公司的董事长赵伟文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之所以推出所谓的“茶烟”,不是让人们吸食烟雾,而是用“以茶熏茶”的简单方式完成普洱茶的“复古”。“历史上的普洱茶,堆放在山民的火塘上方楼上,长年累月被烟熏,完成它的发酵过程。今天的渥堆发酵历史仅有40多年,是人们速成普洱茶的偷懒方式,并非普洱茶发酵的正常方式,我们就是为了让大家品尝到真正的普洱茶味道,反复琢磨,才想出这一招的。”
对于他的说法,我们茶评专业组的人员是这么回答的——“普洱茶里的烟熏味,说白了是生产工艺中的杂味!如果要以此“烟熏”来恢复“真正”的普洱茶味,实数无稽之谈。”
评价
对于普洱茶烟事件,值得称赞的也许是它的创新意识,但拿到产品层面上来说,一是根本没有满足消费者对于抽烟的需求,而是也没满足消费者对于喝茶的需求。我们并不探究茶与烟的健康意义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只是觉得如果将茶制成香烟的样子,难免觉得有点玩坏了。
一些八卦
对于1510tea 的记者来说,这款普洱茶烟给人的感受就跟《国产凌凌漆》中,由达文西博士发明的“要你命三千”有异曲同工之妙!(要你命三千:用铁丝将数种杀人利器串联起来,如:西瓜刀、硫酸、火药、枪、毒药、单车链等,希冀它能有超人的杀伤力,结果却是……呵呵~不提也罢)
关于这款茶本身的一些八卦
据说,这家云南牧工商茶叶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常年热衷于普洱茶相关产品的开发,除了本次讲到的普洱茶烟,还有普洱茶膏和普洱茶酒。
为了开发普洱茶烟,该公司投入了千万元人民币,虽然公司总经理表示烟支普洱茶的销售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据云南地区的茶友们八卦说,该公司经济亏损严重,入不敷出,董事长先生辛苦打拼下来的办公大楼也越来越小。
老祖宗说了——“不成功便成仁。”在中国茶业有待振兴的今天,很难看到像董事长先生那么执着追求“中国茶业梦”的人了,“想到了就去干”的这种精神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不过至于产品能否能让大众接受,除了看公司的公关手段,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产品本身品质。“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几千年的买卖史早已证明只有符合当今消费者的产品,才是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