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党和国家更是连续制定和出台了多项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育主阵地,自然要积极迎合社会发展新趋势,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时转变人才培养方向。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高校需要完成好的核心任务之一,高校要积极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探寻更有效的人才培育渠道和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优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大学生创业基地,即为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活动,提供丰富创业资源和合适创业环境的特定场所或者机构。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在社会中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其不仅承担着大学生实施创业活动的平台功能,而且在创业教育、项目孵化以及创业服务等诸多领域都展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关于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可以具体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创业基地是资源整合与项目支持的重要平台。创业本身便是一件极具复杂性的事情,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只有保证资源全部到位,创业项目才可得以顺利运转和运营。对于大学生而言,其自身创业实力是相对较弱的,无论是在创业资金、创业技术还是在其它创业资源方面都不占据优势,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现在高校构建起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所服务的基地,借助的是高校的影响力和实力,其是以高校的名义来帮助大学生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资源,大学生可以就此享受到全方位的创业支持。在创业基地中,大学生可以享受到创业项目的孵化以及专业培育服务,而且可以寻找到更多创业资金的支持,同时针对性开展市场调研,科学分析市场需求。总而言之,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整合与项目支持服务。
创业基地是提供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服务的重要平台。要想将大学生培育成创新创业型人才,那么专业知识与创业能力的培训和传授必不可少。创业基地便是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服务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在创业基地平台当中可以接受到系统且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同步提升。在实际创业基地服务工作当中,高校有专门为大学生群体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讲座,同时也会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一系列创新创业竞赛类活动,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当中,自然可以更扎实地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更精准地应用各项创新创业实践技能。除此之外,高校也有时常邀请一些社会中优秀的企业家和成功的创业者到基地来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如此一来,大学生便有了和他们当面学习交流的机会,这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创业基地是提供交流合作与团队合作的重要平台。创业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可以做成的事情,其需要的是团队合作,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尤其对于自身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创业群体而言,更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努力。而创业基地便为大学生成功搭建起了一个交流合作、团队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当中,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以自愿组队,建立起创新创业合作伙伴关系,一起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有伙伴共进退,大学生的创业气势也会变得更强。从客观现实层面来分析,在创业基地平台中组建起的创业团队,成员多是来自学校不同专业,他们有着各自擅长的领域和不同的知识背景,如此一来,他们在思考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时会有来自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思维的想法和建议,其可以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以及创新能力来完成创业合作。除此之外,创业基地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足够优质的设施设备以及共享空间,大学生可以将团队交流的结果进行实践验证,并予以持续创新和改进。
创业基地是提供创业经验分享和创业文化熏陶的重要平台。既然是创业,那么必然要与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企业主体建立起合作关系。当前很多高校所建立起的创业基地便是学校联合社会主体合作完成的,社会企业是高校创业基地的核心主体力量之一,这也是大学生创业基地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大学生在创业基地学习与历练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深入认识和了解各类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方式,倾听和学习更多创业者的故事和经验,这对于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经验、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思维和价值观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这种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熏陶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还有,有创业基地平台依托,大学生可以得到更多企业参观和实地考察的机会,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大学生可以提早接触到真实的商业环境与市场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创业认知的理解力以及对市场信息的捕捉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为了深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高校需紧密依托大学生创业基地,确保各项策略落地生根。通过基地的丰富资源和实践平台,学生得以在真实环境中磨练技能、拓展视野,为未来的创新与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立足大学生创业基地发展现状,组建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坚实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工作当中,要高度重视起创新创业指导团队的组建与优化任务,确保负责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创业的师资团队资源足够优质,这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以及培育创新创业型大学生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强大的师资团队指导辅助,大学生定会受益良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可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指导团队时要秉承灵活开放的原则,将视野拓展到全社会,诚意邀请社会中的优质创业人才加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当中,既要有专业教师作为中坚力量,又要有社会人才的辅助支持,确保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可以及时了解和吸收创新创业领域内的最新动态和内容,维护好创新创业指导团队的激情与活力。
丰富创业基地实践活动,优化创业基地服务内容。大学生创业基地是当前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实践平台,创业基地中集合了多项资源,其资源的价值和功能还有着很大的开发和应用潜力。现阶段,高校需要针对性就各种资源来进行整合与利用,诸如技术资源、政策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市场资源等等。一方面,高校要进一步争取到更多的政府单位和机构的支持,深入了解和应用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政策资源和政府力量,为大学生创业基地寻求更强大的合作主体,奠定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主动和社会中各类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社会中寻找更多人力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提高对市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为大学生创业寻找更多合适的项目和机会。落实到具体层面,高校需要从上述两个方面着手来拓展大学生创业基地的服务功能,深化创业教育、项目孵化,同时组织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更多创业项目,积攒更多实践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打造“交叉型”课程新生态体系,建立“融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接受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基于此,建议高校坚持走双管齐下的培育路径,一方面打造“交叉型”课程新生态体系,另一方面建立“融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首先,在课程新生态体系打造方面,高校要坚持以交叉引领为基本理念,积极推动和促进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构建以学科引领、专业支撑以及课程集群为一体的课程改革新格局。同时,要将交叉支撑作为重要路径,有针对性的识别和选择专业资源,推动“数字+”赋能课程新生态体系的建设。其次,在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立方面,高校要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取舍,去粗取精,保留精髓部分的基础之上,大胆尝试和应用更多新方式。诸如,在多主体合作中,高校要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聚合跨界资源,与合作主体,特别是合作企业建立“加餐培养”、“学训赛创融合”、“预就业创业”等新模式。高校自身在实际人才培养工作当中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新型教育方式,比如实施“双向三进”机制,即项目进课堂、课题进课堂、成果进教材,学生进平台、进项目以及进课题,建立起集科研、教学以及学习为一体的“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
有序推进教师绩效与学生学业考核方式改革。大学生作为新一代国家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中坚人才群体,高校必须要紧跟新型人才需求标准来致力于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工作的改革。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以及能力,高校要从关系教师和学生切身利益的角度着手,充分调动和提高广大师生的参与度和配合度。首先,针对教师,高校可选择改革教师绩效考核标准,把创新创业工作成果融入到关键指标行列当中,和教学、科研并列,可尝试适用分层次绩效考核制度,设置特别业绩、综合业绩以及目标业绩,实现优劳优酬。其次,针对大学生,高校可将大学生的创业成果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让学生认识到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高校还可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设立创新创业类奖学金,以真实的物质奖励来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培育摇篮,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借助高校这一核心教育主体的力量。高校是否能够培育出敢于开疆辟土、具有战略视野的创新型、应用型以及复合型人才直接关系着强国建设的质量、水平以及成效。因此,高校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全力优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措施,积极联合多方主体,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构建起功能更加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提供更强有力的资源整合与项目支持、更专业的创业专项教育与培训,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创业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力,全方位调动起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欲望,深入挖掘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鼓励大学生发展自身特长,融合自身专业进行创业,支持科技成果转变,进而呈现良好的创业项目,为大学生的未来创业之路提供更多支持。
作者:戴丽丽,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讲师;本文系武汉东湖学院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心2022年研究项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研究》[编号:DJSZY220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