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能力如何培养
2.增强创业意识教育
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去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创业在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模糊意识,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与农民工进城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差不多,有自己追求生活的稳定和舒适。不愿承担创业的艰辛和风险, 有的非常羡慕创业者, 自己都没有信心和勇气去尝试。转变就业观念,尤其是在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时, 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的培养, 帮助学生打破安于现状的就业观念, 树立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3.创业知识教育
进入大学后, 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基本理论,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创意知识比较薄弱, 实践表明: 创业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初期的学生创业者, 不可能坐在宽敞的办公室, 高薪聘用众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他们不得不在长期时间充当管理人和“ 技术人”的双重角色,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 人才引进市场开拓, 管理、法律咨询,资产评估等等都是必须通过自己一个又一个门槛。因此,必须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必须的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了解和增加创业大学生必须的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增加创业风险,创业技巧、创业法律等知识, 以及经营管理, 市场营销策划, 公共关系, 保险等。做好知识经济创业的储备, 同时,要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创业案例, 汲取创业者成功经验, 寻找其成功的共同点, 避免日后走弯路。
4.创业能力培养
成功创业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包括创新能力, 市场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经营能力, 决策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创业能力培养, 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在智力因素方面, 通过创业教育, 让学生拥有创业基本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培养学生善于抓住机遇能力,勇于抗挫能力,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艰苦创业能力, 这些能力不是天生,必须通过科学的途径才能培养出来, 因此, 学校教育必须既注重知识的传授, 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5.创业实践教育
创业实践教育既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践, 也包括创业经营性的实习实践, 在实习地方, 让学生参与专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购进到成品出售, 以及核算、预算、经营管理等, 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专业生产的同时, 领略到市场经营的风险, 学会预测市场变化,掌握市场信息,为今后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及途径
1.创业课程设置
①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高校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完整体系, 门类众多, 领域广泛。每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创业教育内容,因此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 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课堂资源,拓展了学科教育的应用领域, 另一方面又节约了教育时间, 优化教育内容,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科教育中, 渗透创业教育,注意关
键在“渗透”, 不能本末倒置, 必须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课堂内容, 主要侧重创业社会知识, 专业技能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职业知识等内容的渗透。
②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首先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开放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 其次, 将原来在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课贯穿为大学期间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课,以必修或限制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侧重创业综合知识的传授, 使大学生获得创业所需的知识, 再次, 加大选修课程比例, 推行辅修制,增强课程的选择与弹性, 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空间,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创业潜能,培养大学生的主动精神与创业意识。
2.掌握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①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橱窗等宣传工具, 进行创业宣传, 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力军, 他们不仅可以以自己的创业精神感染学生, 成为激励学生创业的楷模,而且可将学生纳入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直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如何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以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大学生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它所蕴含的生机和发展趋势势必引发一系列观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不仅对现行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预示着未来中国教育必将发生深刻变革。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与教育,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 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 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 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祖国的呼唤, 作为高等学校,理所当然地要探寻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新意识, 迎接新世纪挑战。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1.是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掌握了最有价值的资本。而大学毕业生在高校的培养下, 可以说都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 具备了从事某一职业的基本能力,是社会上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 可谓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很显然, 高校若能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就能在就业过程中更快更好更准的挑到自己心仪的职业,就能更加理性的采用一种独立的更加成熟的自我就业方式。通过开办自己企业来成就自己事业,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
2 .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2004年底2017年, 高校招生急速增长,全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到2017年的430万,但由于毕业供给超过社会需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失业”已经不
再是一个空虚的概念,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高等教育大众化, 最大的困难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果大家都等待国家, 企业给予的就业机会, 那么未就业的人员就等于是智力资源, 同时, 对于高等教育实行收费的国家来讲,如果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而无法找到工作, 高等教育的个人受益无法得到补偿,就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还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现状是一方面有业不就, 一方面无业可就,存在着“宁要都市一张床, 不要西部一套房”的就业心态。因此, 作为高校, 一定要适应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把就业指导与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 不仅可以自己就业,还可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大学生择业质量,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 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高校的连续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高校送出毕业生, 在社会上就业如何, 创业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声誉。而对这种严峻挑战,作为高校, 需转变教育思想,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以人为本, 和全面发展的理念,现代教育思想, 在教学内, 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主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教育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积极就业观, 艰苦奋斗, 有胆有识, 有眼光, 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此,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增强创业意识。
4.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
对大学生通过创业教育, 使他们在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具有远见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以及一定的理论知识,经验积累和扎实的技能,业务基础等创业的智力因素方面得到锻炼, 对他们创业的非智力因素如理想、信念、意志、毅力得到培养, 使他们对就业可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不仅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还要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样, 可以使大学生具备生存能力, 真正成为服务提高综合国力
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个体和群体, 在毕业后走向社会能担负起创业的重任,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
1.理解创业涵义, 创业是指创造新的职业, 创办新的企业
大学生创业就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所学的知识, 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 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由被动求职到主动创业, 把知识的拥有者变为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