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从最高的1800多跌至24点,被网友戏称为“即将归零”。
为什么这么低呢?
因为上市公司的股价普遍很低。
截至9月15日,港股创业板共330家上市公司,有312只个股收盘价低于1港元,占比超95%;110只个股股价低于0.1港元,占比超三分之一。
最高的是威诚国际控股,当天收盘价为4.43港元,在A股妥妥地就是低价股。
早在1986年,香港四大交易所合并为联交所之后,就成立了专门研究二板市场的工作小组,为设立二板市场提出大致构想。
经过多年筹备,香港创业板于1999年11月25正式开板,但仅有浩伦农业和天时软件两只股票挂牌交易。
1999年全年,共有7家公司上市,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计算机和电讯等热门高科技行业。
二板是与主板相对应的概念,上市条件要比主板宽松,有利于中小企业和新兴行业融资。
就香港联交所而言,创业板上市没有盈利方面的要求,其他硬指标也比主板低很多,体现在:
1、主板上市市值至少5亿港元,而创业板仅为1.5亿;
2、主板公众持股的市值至少1.25亿港元,而创业板为4500万;
3、主板公众股东至少300人,而创业板则为100人。
进入新千年后,香港创业板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期,多只股票获得了数百倍的超额认购。
2007年,香港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从开盘时的868点涨到了历史最高的1823点,随后一路下滑至目前的24点,跌幅高达98.7%。
截至9月15日收盘,香港创业板总市值590.16亿港元,市值超过10亿港元的公司只有7家,低于1亿港元的有201家,占比超过60%。
如今,香港创业板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股价低,而且流动性也很差。
9月15日这个交易日,有160家公司零成交。
为什么香港创业板如此不景气呢?
1、业绩普遍较差
2022年度,仅98家公司实现了盈利,占比约28.82%。
2、主板也不景气,同样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以9月7日为例,总成交额不足千亿,仅868.46亿港元。
其中,704只个股出现零成交,占比约27%。其中不乏一些总市值超百亿银行股,例如盛京银行、贵州银行、广州农商银行、锦州银行、威海银行、天津银行等。
成交额不足1万港元的979只,占比37%,成交额在5万港元以下的个股有1258只,占比48%。
3、没有新鲜血液注入
低迷的行情不能吸引优秀公司上市,香港创业板事实上已经丧失了融资功能。
迄今最后一家上市的公司,还是2021年1月13日的裕程物流,目前该股股价只有0.22港元。
从全球范围来看,成功的二板市场不多,主要模式有两种:
1、附属市场模式
即二板市场附属于主板市场,与主板市场拥有相同的交易系统,区别在于上市标准的差别。采用这种模式的有英国AIM、新加坡(SSEDAQ)和香港创业板等。
中国内地的创业板与科创板也是这种模式,分别附属于深交所与上交所。
2、独立运作模式
即二板市场拥有独立的交易管理系统和上市标准,与主板市场完全为独立的两个市场。
典型代表是美国的纳斯达克,独立于主板纽交所;日本的JASDAQ也是这种模式。
这两种模式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上市资源!
最成功的纳斯达克,面对的是全球的上市资源;而同为发达经济体的英国,二板市场USM则在1996年被迫关闭。
香港创业板的惨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上市资源的不足。
中国内地的二板市场也比较成功!
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平均市盈率在35倍以上,对内地公司的吸引力很大,优秀公司自然没必要去香港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