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日月如梭,40年,真快,弹指一挥间。本集推出《百姓故事之五》专集,让你通过这组照片回顾当年芜湖市民的生活和工作。
拍于上世纪90年代,安徽芜湖。一辆拉粪车从芜湖人民路经过,如今你还能在街头看到这样的拉粪车吗?
拍于上世纪90年代,安徽芜湖。在老城区,一遇到暴雨,路面就会积水,居民为此常向媒体投诉,文章见报后,问题暂时得到解决,但没有根治,如今不少老旧小区已经拆迁或者改造。
在老春镜头里,你可以读书看漫画,你可以看手机吃甜点、喝咖啡,当然你也可以和小伙伴聊天打桌游,但在这里,你可以点上一支烟,品一口香茗,伴随着轻音乐静静地回忆属于你的时光。。。
2002年8月4日,安徽芜湖。家住新华村的居民向记者投诉称,通往小学的一段路面长年积水,请求记者曝光。文章见报后,有关部门很快对积水进行了处理,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如今小区改造,这类问题应该很少了。
2001年7月6日,芜湖师大附中,小升初考试现场吸引了众多家长在校外等候。师大附中的大门还在,但变得漂亮了。
拍于上世纪90年代,安徽芜湖。花津桥下圣雅各基督教堂附近路段, “三孔”啤酒的广告是一只3米高的啤酒瓶,为了叫卖自己的产品,商家可谓想尽了办法。
拍于2000年夏季,芜湖八中。如今8中不复存在,李宁世界的体操专卖店也不知去向。
2000年9月3日,安徽芜湖。一位在街头修补焊接搪瓷生活用品的小贩向居民介绍他的手艺。类似补伞、磨剪子铲刀、焊补搪瓷用品的民间手艺人已不多见。
94年1月1日,安徽芜湖。在劳动路,一位装着百江煤气罐的三轮车与拉着康佳彩电的三轮车在街头不期而遇。百江煤气罐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购买大型家电也不用自己找人拉回家,买家留下电话地址,商家安排人员直接送回家。
拍于90年代夏季,安徽芜湖。当年在芜湖一些路口和居民小区的出入口,常见到这些骑着摩托车带客为生活拼搏的人,起步价3元。坐大野机的乘客问司机到某某地方多少钱,司机不说3元常说“三毛”、“五毛”,为此运管处经常接到外地乘客的投诉。说好三角为何到了目的地变成了3元,哈哈,就像芜湖人将假货说成“炸弹”一样,这要是在外地,动不动就说遇到了“炸弹”弄不好,老警会喊你喝茶!
2001年5月1日,芜湖港务局对评上“十佳员工”劳模,单位组织他们游黄山。当年开出宣传车一路呐喊敲锣打鼓大肆宣传,交警还为他们保驾护驾。如今有这样的福利,估计单位也是“不见鬼子不挂玄”悄悄地进行哈哈
拍于2000年夏季,图为时任大江晚报记者张靖在九华山路小学门口采访。是不是这所小学名气不太大,我几乎没有印象,问了很多人都说不知道这所小学。如今这所小学哪里去了?
拍于上世纪90年代,安徽芜湖原劳动路。(文章在我的微信发布后,好朋友王贤志来电说,该路段叫劳动路,现在的中山北路,图片左边交警站立的地方是交通医院大楼,现在是皖江医院,右边大楼是新芜区法院大楼,左上角是劳动路百货商店)
2002年8月31日,芜湖警方在街头开展盗抢返回货物大会。一位拿到失窃的电动车女子笑呵呵将车骑回去。一位民警叫徐前进,一位叫徐跃平大队长。徐大已经退休。
拍于上世纪90年代秋季,一位摊贩在街头搭起衣服墙,推销自称参于上海的羊毛衫。
拍于上世纪2000年,安徽芜湖。2003年7月9日,全省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芜湖吉和市场,一场大火让200多家经营户受灾。市场内6个大厅和鞋城近三分之一的营业场所被大火吞噬,过火总面积突破5000平方米,总损失无法估算。后吉和市场关闭,在后来,吉和服装批发市场在银湖路方特对面开业,叫“芜湖纺织城”也有人叫宝文大市场,听说最近又改了名字。
2002年8月26日,安徽芜湖。芜湖商之都每年拿出一定的奖金奖励芜湖籍高考状元。当天,商之都相关部门的领导带着员工,敲锣打鼓来到其中一位“状元”考生家楼下,让考生或者家长下楼拿奖金。
估计是看到楼下围了不少居民,考生家长始终不愿意下楼,在多次沟通等候了半个小时后,对方坚持让商家将红包送上7楼他的家中,更不愿意让记者拍照,这让“商之都”有些尴尬,见居民议论纷纷,商之都决定打道回府。
返回芜湖途中,我接到爱人的电话,妻子激动地结结巴巴地告诉我,儿子被安师大新闻专业录取了。一想起儿子为了高考付出的努力和父母“天下可伶心”的期盼,在电话中我哽咽了红了眼圈,商之都带队的领导见状感到吃惊问我,怎么了家里出事了?当听说我是因为儿子高考被录取激动地流泪,带队的舒了一口气,笑着向商之都项老板汇报,决定将奖金给我儿子,破例让我儿子当了一回“状元”。
老旧泛黄的照片,尘封了多少往事,黯淡了多少人物,又留下了多少回忆……
日月千年,春秋几度,40年宛如平常一首歌,这首歌是苦是乐,是喜是悲,是甘是涩,只能留给读者去评说了。
部分老照片的故事将在老春 “镜头里的百姓故事”一书详细述说。大千世界,市井百态,老百姓的故事,永远是吸引人的主题,在这些故事中,有些人已经作古,有些人把握不住金钱的诱惑成了历史罪人,但不少人事业有成已经成为国家栋梁,但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按照自己的方式平凡而快乐的生活着。
翻阅“老春镜头老照片”,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物,或者你认识他熟悉他,你不妨联系我,我一定会将你岁月如歌的青春照片免费奉送,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分享那难忘岁月的故事。
在此要感谢档案馆专家组成员,大江晚报郭青记者以及好搭档前媒体人石琼先生,对一些芜湖老城区地名旧址进行校对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