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小别墅”享五星级服务,这家养老院像是一个大家庭
养老机构名片
名称:深圳市公明福利院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风景路49号
星级: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
获评年份:2019年
公明福利院外观。
“马爷爷,今天的菜单是排骨蒸土豆。您吃不了排骨,我给您换成鸡蛋羹好吗?”深圳市公明福利院的护理班长徐秋琳负责照顾失能老人马爷爷。每天中午,她到饭堂取回马爷爷的饭菜,用破壁机打碎,拿勺子一口一口送到老人嘴里。
照顾老人进食看起来简单,却有严格的要求:每次只能盛1/2勺,食物的温度不能太高,吃一口饭菜要再喝一口汤……整个过程要花费40分钟左右。
不久前,广东省公布2019年度星级养老机构名单,公明福利院入选五星级养老机构。在公明福利院院长谢晚霞看来,要保证养老机构的高水平服务,关键在于“建立标准化体系、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福利院对岗位工作职责、服务操作流程、紧急情况处理都有详细、严格的规范要求,规范和制度文本就有20多万字。这让老人任何时候都享受到标准化的贴心服务。
房间和公共空间加装无障碍设施
“杨姨来啦?您要吃低脂低盐的,这是您的餐。”7月22日中午11点,记者在福利院饭堂遇到了杨姨,她打了一份午餐:排骨蒸土豆、冬瓜炒肉、甜麦菜和粉藕龙骨汤。菜色丰富、营养均衡。“挺好的,很合我的口味。”饭后,她在院子里散了一会步,回到了自己住的“小别墅”里休息。
公明福利院位于红花山公园脚下,面积不大,食堂、活动室、康复室一应俱全,还有一个绿树成荫的庭院。50名老人分别住在4栋“小别墅”里,失能、失智老人各占50%。
公明福利院房间整洁。
福利院始建于1993年,过去仅有36张床位、16名老人。2018年“公建民营”改革后,深圳市祈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运营。公司入驻以来,先后投入800万元资金进行设施设备改造,新建、翻修了住所、厨房、活动室等空间,增加床位到107张。
每一栋“小别墅”有两层高,每层有10-12张床位。每个房间铺着木地板,墙面粉刷一新,布置医疗床、电视、淡绿色的窗帘和椅子,还有独立的卫生间,环境温馨。房间以及公共空间都加装了无障碍设施、电梯,方便老人行动。
公明福利院房间内部加装了无障碍设施。
“丁伯、左伯有痛风,不能吃高嘌呤的食物;谈姨、王姨要低糖饮食;麦爷爷和郑爷爷只能吃流食……”
在饭堂的墙上,记者看到每日菜单和“老人饮食情况一览表”。每个老年人适合吃正常餐、碎餐或是流食都写得清清楚楚,小标签上还贴着他们对饮食的详细要求。
到了下午,老年人在护理员的带领下,读小报、做健身操、下棋、打麻将……这些简单的活动,可以帮助失能失智老人康复。
20万字标准保障高质量服务
徐秋琳来到福利院1年,负责照顾重度失能的马爷爷。失能老人自己不能翻身,为了避免皮肤长期受压,每两小时徐秋琳要为马爷爷翻身一次。“翻身的时候,要注意老人的姿态。侧卧的话,可以呈30度的斜角,四肢要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照顾老人的每一套操作,福利院都有详细、标准的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的文本就有20多万字。
公明福利院工作人员为老人理发。
例如,照顾重度失能老人进食,必须摇床至30—45度,或选择侧卧位。食物的温度要测试,避免灼伤食道,每次只能喂不超过1/2勺的量。
对于鼻饲老人,每次进食前,要保证食管插在胃里面。如果不在,食物容易进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食物温度也不能太高,还要时时注意老人的口腔清洁。
如果发现老人跌倒,护理员要一直陪同,不要第一时间扶起,先判断老人意识是否清晰,让同伴去呼救。如有外伤,先进行按压止血,保证周围的安全,防止老人受到二次伤害,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处理。
福利院共有18名护理员,全部通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今年1-7月,福利院举行了40多次护理员理论培训、实操和应急预案演练。
“每个人的主观都是有偏差的,我们做服务不能仅凭主观去行动,应该以制度和标准先行,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谢晚霞说。
在留言板上,贴满了家属对福利院高质量服务的肯定。“态度好、细心、对老人好。”“护理员工作认真仔细,老人在这里照顾,我们放心。”
公明福利院工作人员陪伴老人。
照顾每一名老人的心理需求
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汪爷爷时常情绪暴躁,护理主管黄美平挑选了几支舒缓的钢琴曲,睡前在他房里播放。在音乐的引导下,汪爷爷的情绪慢慢平复,态度也好了起来。
除了饮食起居,老人的心理状况也需要特别关注。黄美平是福利院的心理咨询师之一,拥有国际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每个老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不同的心理。我们要常常和他们聊天,根据他们不同的特性,引导他们参与适合的活动,放松身心。”黄美平说。
“姐姐、姐姐,快来!”独自住进福利院的廖奶奶特别缺乏安全感,只要护理员不在眼前,她就不停地呼叫,渴望得到陪伴。黄美平和同事们每天固定会花20分钟和廖奶奶聊天,耐心陪伴,减少她的孤独。奶奶喜欢有节奏感的音乐,每当音乐响起,护理员就牵起她的手,跟着节奏跳舞,逗得她眉开眼笑。
74岁的谢爷爷患有尿毒症,每周都要去医院三次做透析。“每次福利院的护理员都会接送我、陪着我,细心又贴心。住在这里,就像进了一个大家庭,昨天福利院还给我们过了生日,很温暖。我觉得很满意。”
对话
公明福利院院长谢晚霞:
民营资本有助激发养老市场活力
从事养老服务8年,谢晚霞对养老服务管理有一套心得。民营机构进入养老行业会面临怎样的问题?又有哪些运营经验?谢晚霞分享了自己体会。
记者:“公建民营”改革,为养老机构带来了什么?
谢晚霞:以公明福利院来说,一是服务范围广了,过去政府运营,相当于兜底保障,只有36张床位,覆盖“政策性老人”,例如五保户、残疾人。许多普通老人就住在周边,也需要照顾,但是有儿有女,就是进不来。“公建民营”改革后,我们除了承接6名符合政策入住的老人,也对外招收,现在一共有50名老人,覆盖的范围扩大了。
二是服务质量提升。我们引进专业化的养老管理团队,有养老专家顾问、专业社工督导、老年科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以公明福利院为中心,我们把养老服务向周边的街道、社区延伸。承接了公明街道长者食堂、玉塘街道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以及公明、玉塘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还会共享资源,免费提供养老护理培训。
记者:如何看待养老行业未来的发展?
谢晚霞:我认为难点在于,养老机构投入大、收益慢,需要政府的支持。我们每个月向老人收取每人1000元伙食费,但是光采购原材料每人就要花费1000元,再算上厨房折旧、水电费;药品也是原价提供,利润率不高。通过“公建民营”改革的形式,能够为养老机构节省一大笔租金开支。
养老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很多运作模式、标准规范还在摸索阶段。希望深圳能够有更多的民营资本投入到养老行业中,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养老的需求会不断增长,我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出品】南方日报“老有所养”深调研
【记者】夏凡
【视频拍摄/剪辑】黄靖逵
【统筹】洪奕宜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