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品之外,日系彩妆现状的差异更为明显。曾经,新手学化妆KATE三色眉粉绝对是必买单品,CANMAKE花瓣腮红,LUNASOL日月晶采眼影盘,基本上是人手一盘。还有各种限量版彩妆,发布时都会引得人们排队抢购。
而现在,它们也都成为了“时代的眼泪”。2014年年底,LUNASOL日月晶采就退出了中国市场;2021年底, KATE凯朵撤出中国线下渠道,销售渠道只剩天猫旗舰店;CANMAKE等开架彩妆也不温不火,话题度、讨论度远不如同档次的国货美妆产品。
从化妆品进口数据和资生堂的业绩,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近5年化妆品进口数据来看,日系美妆品牌进口金额平均增速不敌法国。
资生堂集团2021年销售业绩跟2020年相比,虽然同比增幅12.4%。但也低于欧莱雅的16.1%和雅诗兰黛的15.4%。
02
日系品牌的护肤“宇宙观”
中国消费者不再偏爱日系美妆,和他们的品牌理念有一定的关系。日系品牌大多都追求温和,自然,很注重肤感和护肤的仪式感,这本就与现下中国市场追求高功效的趋势不吻合。
并且每个日系品牌都有一套自己的“宇宙观”和独立的护肤规则。
就拿高丝集团来举例,人们通常都习惯先用化妆水再用乳液,但高丝推崇先乳后水。这个护肤理念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高丝集团创始人小林孝三郎先生提出的,并且贯彻在所有澳尔滨和黛珂的产品中。
资生堂旗下的IPSA,则秉承着“量身定制、美丽私方”的理念,它相信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季节更替都会影响到肌肤状态。
并为此制定了一套严密的肤质测试指标,同时也推出了“定制化”的护肤品,巅峰时期仅乳液这个品类就有17种针对不同肌肤类型的产品,虽然2021年已缩减至8款,但依旧让人有些眼花缭乱。
这些独特的护肤理念、意味着想要获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成套使用该品牌的产品,无形中提高了购买门槛。
疫情之后人们在购买产品时会优先选线上渠道,像IPSA这类必须要去到线下专柜,做过肌肤测试、才能选出适合自己产品的方式,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随着中国消费者护肤知识的积累,基于对自己肤质的了解,人们希望能通过混搭叠加来获得更高效的保养效果,自成体系的日系产品很难融入之中,被选择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
性价比相对来说也不算高,日系一套基础补水保湿水乳的价格,都能凑够一套“早C晚A”的护肤套餐,对于消费者而言明显后者更香。
并且大多数日本品牌会更注重日本本土的诉求,偏保守、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没有那么快,这一点在彩妆产品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就拿我们熟悉的 CANMAKE 腮红来举例,包装四舍五入基本上十年没变样。虽然也在推出新的色号,但都是以低饱和度、清透自然的颜色为主,符合日本自然裸妆的理念,差别并不是特别大。
而国内美妆品牌这几年成长速度非常快,独创的雕花口红,各种包装精美配色大胆靓丽的眼影盘,新颖独特、价格也不贵,谁看了能不心动呢?
03
不爱线上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
作为 “匠人精神”的代表,慢工出细活、务实低调是日系品牌的优点,他们更在意产品力,不太会宣传。
在做产品时,日系品牌并不是单纯的堆浓度、复配华丽的成分,它们是靠技术取胜的。像资生堂最近新发表的,能把紫外线变成有益光的“美容光”技术,一公布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资深堂美容光技术:利用勃那特螺旋藻提取物+荧光氧化锌可以有效地将紫外线转化为对皮肤有益的可见光
高丝集团的乳化工艺、防晒剂包裹工艺、还有曲酸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花王集团也有独家的成膜技术、碳酸渗透技术等等。
但除了走国际路线的资生堂,会发文献、发专利来告诉大家我又有厉害的技术了,其它日系品牌研究出了好东西,往往都会“藏起来”不说。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化妆品又是一个很需要营销的行业,日系品牌做得多说得少,在营销策略上还更侧重传统的电视、媒体广告。而互联网早已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消费习惯,人们习惯线上购物、去APP里找产品功课。
相比欧美品牌砸钱请流量明星代言、KOL种草的宣传的策略,日系品牌的声音很容易被掩盖。酒香也怕巷子深,消费者们都转而选购其它品牌当下热门的网红产品。
虽然日系美妆目前在中国有些疲态,但它们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芙丽芳丝洁面、安热沙防晒等至今都是该品类“天花板”级别的产品。给这篇文章点个“在看”吧!相信凭借着过去优良品质所积累的品牌力,在未来的某一天日系品牌能重回巅峰时代。
相关参考:
中国女孩正在抛弃日系美妆?-有意思报告
中国化妆品居然在日本崛起了?日妆不行了?-黄米奇mickey
国货美妆出海,解析5个国妆品牌成长路径的差异与重复-雨果网
日妆冲上第一,但仍有隐忧-青眼
策划:Cindy 监制:Phyllis
审稿:言安堂研究院
本文由言安堂内容团队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